南都訊 記者王殿學 發自北京 今天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首次以全會的形式專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國從十五大報告提出,十八大報告要求“全面”和“加快”。舉世矚目的四中全會將如何全面和加快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路線圖是什麼,如何理解依法治國,南方都市報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王利明。
  如何理解法治“三位一體”
  南都: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如何理解這個“三位一體”?
  王利明: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執政黨的基本執政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權運行的基本原則。這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了更加完整系統的規劃,各項事業的推進有了更加清晰具體的目標。
  推進依法治國方略,應當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即依法治理,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立的治國方略或良好法律秩序,其形式上要求具備“依法辦事”的制度安排及運行機制,同時強調法律至上、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程序公正、良法之治的法律精神和價值原則。
  依法治國,要求全面實現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落實行政機關的職權法定,“法無授權不可為”。法治政府,一定是有限政府。所謂有限,就是政府只能做法律允許和法律授權政府做的事情,而不能超越法律做事。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是要求國家治理的法治化。應當進一步明確行政權力界限、規範行政行為程序、加強行政信息公開,通過權力問責機制,加大對違法、失職行為的追懲力度。
  依法治國,要加快建設法治社會,讓全社會成員有序參與法治建設進程,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引導公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養成遵紀守法和用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真正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目前,由於社會誠信缺失,道德滑坡,也導致人們缺乏規矩意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律實施的社會效果。為此,需要崇法尚德,禮法合治、實現法律與道德、依法治國與道德教化的有機結合。
  四中全會將系統總結依法治國經驗
  南都: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依法治國首次出現在黨代會報告中。二十多年來,依法治國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此基礎上如何推進?
  王利明:從改革開放以來,就已經提出了以法治國的口號,但依法治國真正作為一種戰略方略,還是從黨的十五大提出來的,十五大報告在黨的文件中正式採納了法治的概念,這是法治理念的重大轉變。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這一戰略方略寫入憲法,從而使這一治國方略有了長期性、穩定性的制度基礎。十八屆四中全會重點研究推進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這是建黨90多年來中央全會第一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進行研討。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系統總結依法治國的經驗,對依法治國方略進行總體部署和全面規劃,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雄厚的制度基礎。
  應當看到,法治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法律體系雖然已經建立,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嚴重存在。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依然嚴峻,司法的公信力和權威未能有效確立。正視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不斷完善法治來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我們法治建設中所必須經歷的歷程。法治不能大躍進,不能脫離國家社會發展水平。四中全會將就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制定“路線圖”。這正是穩步推進法治所必須的。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南都:你認為“路線圖”會是怎樣的?
  王利明: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黨和國家的根本任務、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憲法確立了國家治理的基本結構和基本機制,依憲治國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保障。
  依法治國,要落實黨的依法執政方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就要求黨必須實現執政方式的轉變,要明確黨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不能擁有任何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按照依法執政的要求,各級黨組織從方向和組織上實現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但在具體工作中,要理順黨委政法委和司法機關之間的關係,支持司法機關依照憲法法律獨立行使職權,而不能非法干預,甚至越俎代庖。
  另外,加快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建設法治社會。只有深化司法改革,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才能促進和保障司法公正。  (原標題:四中全會將繪就“法治中國”路線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y19dydt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